近年,肩頸痛已經成為常見的都市疾病。由於香港人普遍都是「低頭族」,長時間機不離手,加上姿勢不良,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佳,導致頸部肌肉繃緊,及後引起勞損。註冊脊醫梅享康表示,他接觸求診個案當中,出現「肩頸痛問題」的病人有上升趨勢,當中更不分體質、年紀、性別或職業。
忽視肩頸痛會引起「連鎖性疾病」?
雖然肩頸痛可能是由肌肉長期緊張所引致,但患者有機會同時出現頭痛、上背痛,甚至手指麻痺等徵狀。若果仍忽視不理,會演變成慢性勞損,輕則會使肩頸活動範圍受限、令肌肉變弱;嚴重可導致與其他部位相關的疾病,如:椎間盤突出。
而頸部更是不少血管、淋巴和神經的樞紐,當肌肉繃緊時,會令上述提及的軟組織受壓,影響腦部供氧,繼而降低睡眠質素和引起頭痛,使注意力無法集中,亦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現。

按摩、藥貼「治標不治本」 脊醫:發現問題宜及早處理
不少人長年受肩頸痛問題所困擾,大部分患者早期會透過人手、儀器按摩或藥貼來紓緩肩頸不適,這能夠暫時減輕痛楚;可能是「治標不治本」,對於治療痛症普遍沒任何幫助。
梅脊醫提醒,一旦發現有肩頸痛問題,應盡早尋求協助;要正確治療肩頸痛,必須準確判斷痛症原因,並配合專業的治療和適當的生活方式,才能從根源解決痛症困擾。
「若果持續以錯誤方式,即是過度用力按摩;會導致肌肉纖維化、結締組織增生,甚至肌肉創傷。而且長時間對肌肉施加過量壓力,會引起事後軟組織不適,令肌肉更加緊繃或受傷,造成反效果。」

簡單4步自測有否肩頸痛問題
梅脊醫指出,大家如想知道自己有否肩頸痛問題,可透過簡單4步自我檢測;只需觀察肩頸在保持不動或活動下的狀態便可。若於任何下列情況都能感到痛楚,則代表患有肩頸痛。身體不適人士,請勿強行嘗試。
第1步:嘗試望向頭頂正上方的天花板。
第2步:嘗試向下望。
第3步:嘗試分別向左望及向右望。
第4步:嘗試分別向左側屈及向右側屈;留意當側屈時,耳朵通常碰不到膊頭。




肩頸痛的治療方法|自行拉筋有用嗎?
想治療好肩頸痛,可以先找註冊脊醫了解其根本原因;透過先進檢測技術儀器準確測量肌肉拉扯和骨位歪斜等狀況,取得肌肉受壓指數、肌肉左右平衡度等科學數據作全面的診斷。因為人人病況不同,脊醫針對性為患者定制方案,以有效地減輕由脊椎出現問題而導致的肩頸痛。
梅脊醫也提到,「如患者有需要,亦可自行進行正確的拉筋,包括伸展頸椎的動作。通過適當的伸展,有助拉長繃緊的肌肉、還原肌肉應有的彈性、促進血液循環,從而舒緩肩頸痛。」

梅享康,香港註冊脊醫。(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