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暗瘡可預視末期腎病徵狀!有呢種氣味要留神 出現8症狀要求醫

撰文:布萊恩2025-01-14 20:05更新:2025-01-14 21:06

【暗瘡/痘痘/尿毒】青春期、飲食熱氣等導致生暗瘡的情況十分平常,但臉上長暗瘡原來亦可能是末期腎病變徵兆!有腎臟科醫生分享病例,指曾有患者長滿暗瘡,原因是尿毒無法排出,更甚者醫生發現患者皮膚散發出尿騷味,診斷出是末期腎病變,最終安排患者洗腎後症狀慢慢消失。

有腎臟科醫生分享病例,指曾有患者長滿暗瘡,原因是尿毒無法排出,更甚者醫生發現患者皮膚散發出尿騷味,診斷是末期腎病變。(資料圖片)
有腎臟科醫生分享病例,指曾有患者長滿暗瘡,原因是尿毒無法排出,更甚者醫生發現患者皮膚散發出尿騷味,診斷是末期腎病變。(資料圖片)

腎臟科醫生洪永祥在台灣節目《健康2.0》表示,曾有患者因面部長滿暗瘡求診,當時患者太太說丈夫愛吃山產,懷疑是吃到什麼東西導致暗瘡爆發,患者則說感覺疲憊、皮膚長暗瘡及痕癢,更出現紅斑。

初時未有想到是尿毒問題,惟洪醫生靠近患者檢查時,便聞到一股從皮膚散發的尿騷味,遂診斷是嚴重尿毒症,而且已是末期腎病變程度,詳細檢查後更發現尿毒數值相當高,於是當天即安排患者洗腎,症狀之後慢慢消失。

醫生靠近患者檢查時,便聞到一股從皮膚散發的尿騷味,遂診斷是嚴重尿毒症,而且已是末期腎病變程度。(資料圖片)
醫生靠近患者檢查時,便聞到一股從皮膚散發的尿騷味,遂診斷是嚴重尿毒症,而且已是末期腎病變程度。(資料圖片)

翻查資料,在香港,腎病是第七大致命疾病,腎病及慢性腎衰竭初期徵狀不明顯,常見症狀包括小便帶血/茶色尿(血尿)、小便帶泡沫(蛋白尿)、小便混濁(尿感染)、小便赤痛頻密、小便感困難不暢順、小便排出小沙石、多尿、尿量減少、夜尿、腰腹疼痛、足踝或眼皮浮腫,以及血壓高等。

當腎功能降至腎功能衰竭階段,即少於正常機能的25%,便可能開始有尿毒症徵狀,包括:

  • 1)夜尿、尿量減少

  • 2)食慾不振、噁心、嘔吐

  • 3)疲倦、臉色蒼白(貧血)

  • 4)皮膚痕癢

  • 5)高血壓

  • 6)氣喘

  • 7)水腫(足踝或眼皮浮腫)

  • 8)神智不清、抽搐、昏迷

當腎功能降至腎功能衰竭階段,即少於正常機能的25%,便可能開始有尿毒症徵狀。(資料圖片)
當腎功能降至腎功能衰竭階段,即少於正常機能的25%,便可能開始有尿毒症徵狀。(資料圖片)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