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五月粽後,代表正式進入夏天,天氣日漸會變得炎熱。(6月21日)是廿四節氣中的夏至,太陽會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日子。夏至的飲食之道,並列舉食材及面部穴位,為女士提供夏天美白去水腫的秘訣。

古語有云「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夏至與冬至相對,是至陽之日。「至」有極的意思,代表陽氣達至極點,亦是由盛轉衰的時間點。雖然夏至之後,陽氣漸衰,但香港的氣温仍持續高企。黃永安醫師指,這段日子消化功能變弱,而人體出汗量亦增加,因此平日要注意補充水份,飲食亦應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欲」為目的。
苦味及酸味可生津 夏天吃生姜 驅走凍飲寒氣
由於夏季屬火,而火在五味中對應苦味,因此夏天多吃苦味亦有消暑解熱、補氣固腎、健脾燥濕等作用。黃醫師指,如果年輕人不喜歡吃苦瓜等苦味食物,可以用酸味食物代替,例如番茄、檸檬、士多啤梨、葡萄、山楂等。「這些食物的酸味適中,好吃之餘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更有助防止因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
此外,黃醫師指味道辛辣的生薑,其實不止適合在冬天驅寒時食用。「生薑歸肺、脾、胃經,如果因暑熱而引發不適及嘔吐,可適量食用生薑,取其發汗解表、温中止嘔、温肺止咳作用。而且不少人夏天常喝冰涼飲品、直吹冷氣,容易出現受寒症狀,此時適量飲用薑湯,有助排汗及温胃散寒,緩解胃部虛冷的不適感。」


精選夏天美白食物 按摩面部穴位助瘦臉
夏天陽光充沛,是進行戶外活動的好時機,然而女士們卻怕烈日當空令嬌嫩肌膚受傷害,加上香港的夏天濕氣重,水腫及曬黑兩大惡夢令女士困擾不已。對此黃醫師建議女士可多吃木瓜、雪耳、楊桃、蘆薈等,以保持身體美白及滋潤。「除了從飲食着手,面部穴位按摩亦相當有效。平日可多按摩印堂穴、攢竹穴、顴髎穴、頰車穴、迎香穴這五個穴位,促進面部血液循環,從而減輕面部浮腫,並減退黑眼圈。」黃醫師笑言只要懂得中醫養生之道,皮膚和面色自然紅潤美麗。
即使要進行戶外活動,黃醫師亦建議可到公園、庭院等涼快且空氣清新的地方,進行散步、慢跑、練太極拳等較輕鬆的活動為佳。他解釋:「過分劇烈的運動會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傷陰亦損陽。」而運動過後,不應立即進入室內冷氣間,並應先將身上的汗水擦乾,否則體温驟降,容易令人外感風寒,引致傷風感冒。

兩款夏天湯水 輕鬆解暑祛濕
針對酷熱天氣,黃醫師推薦「冬瓜荷葉茶」及「黨參白朮排骨湯」兩款湯水,當中所用的冬瓜、赤小豆、扁豆及薏米等食材有清熱解暑、祛除濕邪作用;而黨參、白朮、茯苓等食材則有助健脾祛濕。
冬瓜荷葉茶
材料:水1500毫升、冬瓜300克、蓮葉半片、牛大力15克、赤小豆30克、扁豆15克,以及薏米15克
做法:
1. 將食材洗淨;浸泡赤小豆及扁豆備用;冬瓜切細備用;
2. 將所有食材放入鍋中,加入水,以中火烹煮30至45分鐘,即可飲用。
適合人士:外感暑熱、大汗淋漓、口渴、食欲減退人士
忌用人士:虛寒患者、陽虛患者

黨參白朮排骨湯
材料:水1500毫升、黨參20克、白朮15克、茯苓20克、淮山15克、新鮮排骨500克、陳皮10克、杞子5克,以及生薑3片
做法:
1. 將排骨洗淨、斬件並汆水備用;
2. 將其餘食材洗淨;
3. 把所有食材加入鍋中,加入水;
4. 先用大火煮至沸騰,後用中火烹煮60分鐘,即可食用 。
適合人士:脾胃虛弱、食欲減退、便溏人士
忌用人士:燥熱人士


黃永安醫師,香港註冊中醫師。(照片由醫師授權刊登)
Source: HK01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