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作者:陳偉傑
癌症治療是一條漫長且充滿挑戰的路,對於患者及其家屬而言,昂貴的藥物費用往往成為沉重的經濟負擔。隨著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創新療法的普及,為了讓有需要的病人獲得適切的治療,坊間有多項援助計劃,通過合作模式,為合資格的公營醫院患者提供藥物資助,幫助患者減輕經濟壓力,持續抗癌和惠及社群。
這些資助計劃能有效幫助有經濟需要的公營醫院患者銜接療程,提升治療封頂式藥物資助,患者只需支付前幾個療程的藥費,其後便可免費獲得餘下的療程藥物。這種「分段承擔」的模式能有效幫助夾心階層患者持續用藥。
一些非政府組織及慈善組織如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香港乳癌基金會,提供多種資助模式,包括「藥費回贈」、「自費封頂」、「買五送一」等,減輕有經濟需要的病人治療期間的經濟壓力。而多間跨國藥廠推出「用藥愈久,資助愈多」的PSP計劃,有些患者使用超過半年後可獲後續50%藥費減免,我們也見到有關用藥的總費用大跌超過七成。
以肺癌為例,以往一個月鏢靶藥物的治療費用需要三萬多元,最近收到惠澤社區藥房的資料,就只需九千多元,對於有經濟困難及需要自費的公營醫院病友支援幅度有很大的提升。
而有關的資助申請步驟也不複雜,癌症患者大致上可透過以下三個步驟申請資助,獲得治療支持。
1、與主診醫生討論:確診後,向醫生了解具體的治療建議,並取得特定藥物的處方及轉介信。
2、經濟狀況評估:準備相關收入證明及資產申報文件,並接受審查。
3、提交申請:在醫護人員或社工的協助下,向相關機構遞交申請文件。
讓病人獲得全面資訊,有助一起實現「癌症不是絕症」的願景,除了科技及醫療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同時需要社會資源的全面配合。在這個繁忙的都市中,我們依然看到有心的機構聯手社福機構,讓不同的醫療資助計劃出台。我們組織下月亦會舉辦「香港癌病關注日2025」,討論更多關於改善癌症藥物選擇和可負擔性,希望可以探討多層次的醫療融資方案,確保癌症藥物融資保障,杜絕因病致貧,讓大家在抗癌的路上,不再孤單。
作者陳偉傑是同路人同盟主席。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