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兩招助撫平孩子情緒 處理衝突 專家提醒家長應做好身教

撰文:林荺晞2025-02-21 04:12更新:2025-02-21 04:12

孩子成長期間,總會試過與他人發生矛盾,可能是與兄弟姐妹爭玩具,或是與同學因為一點小事吵起來。雖然這些機會能夠讓孩子學會解難及問題處理,但一不留神就可能演變成衝突及爭執。如何讓孩子適應及學會冷靜地處理衝突,是每位家長必須面對的課題。

本文作者: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項目經理、註冊社工楊致遠

罵孩子?不如先平復孩子的情緒

家長發現孩子與他人起衝突時,不應馬上糾正或訓斥,反而需要平復他們的情緒。因爲孩子在衝突時,有可能會出現生氣,焦慮或沮喪等情緒。根據研究,兒童未有能力去處理突發及強烈的情緒,但這些情緒卻會影響他們的判斷力及思考。因此先穩定孩子的情緒例如暫離現場、休息等等,待他們平復情緒後,才一起去細心了解當中的事情經過。

引導孩子尋求解決方法

孩子因年紀小,未必有自覺及意識了解到事情的對與錯,容易與他人產生矛盾。因此家長需要帶領孩子了解問題本身,引導他們,讓他們聚焦於解決方法而不是爭執。當未來再次出現類似事情時,他們就更能控制自身,減低衝突的出現。

最基本原則:家長做好身教

根據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家長在兒童成長期間展示的一舉一動、價值觀及待人處事態度,均會被子女學習及仿效。若家長在處理問題時選擇以消極、負面或憤怒等方式回應,孩子便會被潛移默化地認爲這是合適的處理衝突方法。倘若家長能夠抱有正確的觀念及態度去處理衝突,相信孩子遇到衝突時,也能學會冷靜處理。

假如家長都嘗試過上述方法,但都沒有太大效用,就要留意孩子是否存在特殊教育需要(SEN),並要向專業人士,例如職業治療或家庭輔導尋求協助。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