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回南天潮濕天氣 易發婦科疾病 中醫教多吃「1物」可祛濕氣

撰文:聯合新聞網2025-02-20 05:02更新:2025-02-20 05:02

春節過去,降雨量漸漸增加,氣溫逐漸回升,讓空氣更加潮濕。

台灣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各地春雨綿綿,潮濕氣候也容易讓體內濕氣無法正常代謝,心情鬱悶甚至疲倦產生「春困」現象。

相關文章:踏入30歲前5大必做婦科檢查 別忽視常見婦科病 在家要自我檢查(點擊放大瀏覽)▼▼▼

女性健康必做5大婦科檢查(pexels@Negative Space;01製圖)
【女性健康必做5大婦科檢查】1. 乳房檢查(pexels@ Toàn Văn;01製圖)
【女性健康必做5大婦科檢查】1. 乳房檢查(01製圖)
【女性健康必做5大婦科檢查】1. 乳房檢查,乳房自我檢查方法(01製圖)
【女性健康必做5大婦科檢查】1. 乳房檢查,乳房自我檢查方法(01製圖)
【女性健康必做5大婦科檢查】1. 乳房檢查,乳房自我檢查方法(01製圖)
【女性健康必做5大婦科檢查】1. 乳房檢查,乳房自我檢查方法(01製圖)
+20

「黃帝內經」提到,因於濕,首如裹,當濕氣過重時,身體會出現沉重不適感。張家蓓說,雖然已經入春,養生除了調肝理氣之外,也要為下一個季節做準備。首重「疏肝養脾」,多吃食物甘味,補益脾氣,尤其,女性更要注重肝經保健,遠離私密處搔癢、泌尿道發炎、分泌物增多等婦科問題。

春天是生物激素變化最旺盛的時候,張家蓓指出,女性有婦科問題,大多與肝經不順暢有關。中醫觀點認為「肝主疏泄」,建議多吃青綠色蔬菜補血氣,並多攝取水分;少吃阻礙濕氣發散的食物,例如精緻澱粉、加工丸子以及高鹽高油炸物,影響腸胃代謝功能。

春天多雨、濕氣重,張家蓓提醒,女性容易有婦科及過敏性疾病,水腫肥胖也跟著來。節氣「雨水」的保健關鍵在於排濕,養生聖品首推薏仁,具清熱排痰化膿效果,加上益腎補脾的蓮子、淮山、芡實烹煮四神湯,溫和平補、健脾養胃的特性適合所有體質食用。

因濕氣易誘發的疾病

1. 月經紊亂

肝脾腎功能失調,容易造成痰濕堆積,如果阻塞經絡則月經不規律。

2. 皮膚病

引發濕氣重、皮膚癢的症狀,嚴重則出現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等。

相關文章:月經|散裝衛生巾放手袋超錯?M巾使用4大常見壞習慣易惹私處感染(點擊放大瀏覽)▼▼▼

4個衛生棉常見使用錯誤(pexels@karolina grabowska;01製圖)
【4個衛生棉常見使用錯誤】1. 衛生棉收納在廁所(pexels@karolina grabowska;01製圖)
【4個衛生棉常見使用錯誤】1. 衛生棉收納在廁所(01製圖)
【4個衛生棉常見使用錯誤】1. 衛生棉收納在廁所(01製圖)
【4個衛生棉常見使用錯誤】2. 更換衛生棉前「未洗手」(pexels@Ivan Samkov;01製圖)
【4個衛生棉常見使用錯誤】2. 更換衛生棉前「未洗手」(01製圖)
【4個衛生棉常見使用錯誤】2. 更換衛生棉前「未洗手」(01製圖)
+6

張家蓓強調,要改善體內濕氣,可多吃青綠色蔬菜、適量食用蔥薑蒜等辛香料,或喝萬壽菊、玫瑰茶等去濕氣的茶飲。另外,順應自然規律睡「子午覺」養足精氣神,子時放鬆上床睡覺、午時可靜臥或小憩半小時左右,促進肝膽運行通暢,舒暢全身氣血。

雨水時節乍暖還寒,偶爾還是會有低溫侵襲,張家蓓說,仍須準備保暖的衣物,掌握「洋蔥式」三層搭配的原則,應付多變的戶外天氣,避免著涼。這段時間流感疫情未歇,應避免過度勞累,適當補充營養提升免疫力,抵禦屬於「疫癘邪氣」的季節性流感。

相關文章:30+抗衰老必看 卵巢早衰會加速顯老 營養師分享4營養素護養子宮(點擊放大瀏覽)▼▼▼

保養子宮卵巢 4大關鍵食物營養素(pexels@Nadezhda Moryak;01製圖)
【保養子宮卵巢 4大關鍵食物營養素】1. 大豆異黃酮(pexels@Polina Tankilevitch;01製圖)
【保養子宮卵巢 4大關鍵食物營養素】1. 大豆異黃酮(01製圖)
【保養子宮卵巢 4大關鍵食物營養素】1. 大豆異黃酮(01製圖)
【保養子宮卵巢 4大關鍵食物營養素】2. 肌醇與葉酸(pexels@Adonyi Gábor;01製圖)
【保養子宮卵巢 4大關鍵食物營養素】2. 肌醇與葉酸(01製圖)
【保養子宮卵巢 4大關鍵食物營養素】2. 肌醇與葉酸(01製圖)
+5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