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藝人黃鴻升(小鬼)因「主動脈剝離」,阻塞心血管猝死,享年36歲,令人婉惜。一般而言,主動脈剝離較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為何小鬼這麼年輕便因此逝世呢?
醫生解構「主動脈剝離」成因及症狀
香港註冊心臟科專科醫生高耀鈞醫生指出,主動脈剝離的成因是由於主動脈的病變而導致血管壁撕裂。
出現病變的原因如下:
●先天性/遺傳性原因:
血管壁組織較弱,患有特定的遺傳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罕見的遺傳疾病,英文寫作 Marfan Syndrome)等。
●後天性原因:血壓高、長期吸煙者。
高醫生指出,「主動脈剝離」的病人會出現強烈的胸痛,像是肌肉被撕裂,十分痛苦。嚴重者的疼痛感也會擴充套件及背部位置。另一方面,主動脈剝離亦會引致器官缺血,如:腦部缺血會誘發中風症狀;心臟缺血會引致心因性昏迷或急性心肌梗塞等。
突發性的「主動脈剝離」並沒有明顯的先兆,但有機會出現胸口痛及背部疼痛的症狀,旁人應該立即把病人送到醫院,盡快求醫。

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會增加患上「主動脈剝離」的風險?
高醫生表示,吸煙會直接增加主動脈剝離的機會,因當中有化學成分可能會引起血管收縮及血管硬化等問題,增添主動脈剝離的風險。
而間接的原因就是血壓高,患者通常少食蔬果及攝取太多動物脂肪。高血壓會破壞血管結構,增加主動脈血管內壁破裂的風險。雖然很多人都有這些壞習慣,但並不代表每個人都會出現血管撕裂的情況。

小鬼錯失了醫治的黃金時間嗎?
高醫生指出,主動脈剝離並沒有特定的黃金醫治時間,因為越延遲醫治,性命危險便越大。而主動脈剝離亦有分兩種,包括:
●A型:
包含升主動脈的型別,連結冠狀動脈供應心臟血液,嚴重甚至可以包含降主動脈,主動脈向下供應全身的重要管路。A型必須做手術治療,確診後越早做越好。
●B型:
一切不含有升主動脈的型別,主要是影響降主動脈。B型若沒有影響到其他器官功能,則可以用藥物控制。如影響到其他器官功能,便要做手術。

除了手術及藥物治療外,病人應盡快控制高血壓問題,使血管剝離的情況可以受控,不再惡化。
有三高病史會引致「主動脈剝離」?
一般而言,主動脈剝離常見於年紀較大的人士,因老年人的血管較脆弱。而小鬼年僅36歲,便死於主動脈剝離,明顯算是年青的個案。高醫生指出,並不排除小鬼有先天性或遺傳性的疾病的誘發原因。
事實上,媒體曾報道小鬼有三高病史及有多囊腎病變病史,各種原因都有機會引致主動脈剝離。雖然長者較常見有主動脈剝離的情況,但這並不是高齡人士所獨有的疾病。
醫生建議預防方法「控制血壓、定期身體檢查」

高醫生表示,高血壓患者的家中應常備一部血壓計,定時檢查、量度及記錄血壓,以妥善控制血壓,保護心臟及主動脈的功能。另外,定期的身體檢查,如:驗血檢查及心電圖也很重要,尤其是患有相關疾病,如:馬凡氏症侯群和主動脈瘤等,更應與主治醫生密切觀察,做好檢查以預防主動脈剝離。

高耀鈞醫生,香港註冊心臟科專科醫生。(照片由醫生授權刊登)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