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敏感有多痛苦?每逢遇上太冷、太熱或太甜、太酸的食物飲品,無論多想吃,都可能因為怕刺激牙齒造成痺痛而卻步。原來香港有一半甚至以上的成年人有牙齒敏感的問題。究竟牙齒敏感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不少人勤力洗牙,會否反而因此令牙齒變得更加敏感呢?撰文: 牙科醫生張嘉熙

「醫生,我食親凍嘢啲牙都好痺,而家連凍少少嘅水都唔敢飲,氣都唔敢大啖唞,點算好啊?」相信不少人都有每逢牙齒受到刺激,例如刷牙、漱口,甚至接觸冷、熱以及酸味、甜味的食物或飲品時,牙齒就會產生尖鋭痠痛感的經歷,連進食的樂趣都喪失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牙齒敏感。
於日常診症中,牙齒敏感可算是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問題。根據衛生署的口腔健康調查報告,香港有一半甚至以上的成年人有牙齒敏感的問題,可見情況十分普遍。不過,除非情況嚴重,一般人都很少單單因為牙齒敏感而求診。

牙齒敏感源於琺瑯質受侵蝕
牙齒的外層結構為琺瑯質,具有保護作用,而底下一層則為象牙質,裏面的微細管道連接到牙髓中的神經線,因此象牙質暴露出來後,一遇刺激,牙齒便會出現敏感,常見原因包括蛀牙造成的齲洞深度已接近象牙質,或牙周病令牙齦萎縮導致牙根外露。
不過,除了牙齒生病,日常生活的許多壞習慣其實也關事,如刷牙過份用力、口腔衛生差、經常食用酸蝕性食物、磨牙等,都會導致牙琺瑯質受損,造成牙齒敏感。
(慎入!)按圖看看壞習慣如刷牙太用力及磨牙對牙齒造成的損害:



為何洗牙後感覺更敏感?
知道病因後,有人就質疑「洗牙」或會洗走琺瑯質,認為牙齒是「愈洗愈衰、愈洗愈敏感」, 甚至堅拒洗牙。其實這是一大誤解!
人們為什麼會有愈洗愈敏感的感覺?其實因為有時牙石及腫脹的牙齦會「意外」擋著象牙質的微細管道,掩藏了本該出現的牙齒敏感,而當牙石清除後,暴露的象牙質再沒被遮擋,同時牙齦亦隨著牙石的清除逐漸消腫,令象牙質暴露多了,出現牙齒反而變得敏感的錯覺。

若是如此,不洗牙豈不是可避免牙齒敏感?當然不是!一般這種情況造成的牙齒敏感,其實在過一段時間後就會慢慢習慣及改善,有需要更可以使用抗敏感牙膏幫忙緩和。反而,若一直諱疾忌醫,牙齒的問題隨時會愈積愈多。不少病人都是在當感到問題出現未有及時求醫,終於決定狠下心腸去處理時才發現原來早已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結果拔牙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因此,若想維持一口健康的牙齒,就絕對不能忽略定期檢查及洗牙的重要性。
醫生 Q & A :問:洗牙應該每隔多久才是合適?答:一般建議一年或半年洗一次已經足夠,但可視乎每個人需要調較,例如若有口腔衛生問題較多者可以再頻密點。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