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女性因為怕尷尬,對私處的健康衛生避而不談,而蘇格蘭一名殘奧單車選手則勇敢站出來,撰文分享她的經歷,希望讓社會更了解女運動員面對的身體不適。她在文中提到自己的私處與單車座墊長期磨擦,出現各種損傷,最後更導致脂肪瘤,需要進行外陰手術治療。
醫生嚇一跳以為是癌症
25歲的丹斯(Hannah Dines)天生患有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但這無阻她追尋夢想,現時是世界排名第4的三輪車選手,2016年更代表英國出戰里約殘奧會奪得第5名。
然而,長年累月坐在單車座上訓練和比賽令丹斯下體出現各種問題,擦傷、發炎、痠痛、毛髮倒生、起水泡等已變成平常事,除此之外,她的陰戶其中一側更持續腫脹,甚至越來越大和變硬。儘管尷尬又不適,丹斯為了夢想咬着牙忍耐,一忍就是5年。
到了2018年,她終於忍不住,諮詢了多名醫生。有醫生說這是外陰癌的徵狀,要丹斯做癌症測試,幸兩次結果皆呈陰性;一名整容醫師表示,他見過類似的病例,但該名病人是因為患了強迫症而不斷用下體磨柱。







座墊設計未符女性需求
丹斯後來發現原來那是脂肪瘤,事緣當身體某部分長期受到損害,就會自然增生脂肪來保護相關組織;由於情況太嚴重,她最終在2月動了兩次手術移除脂肪瘤。
丹斯說,與其他女單車手談起這件事,才發現原來她們全都在忍受著類似的痛苦,因為單車座墊原本是為男人設計的,「男人能避開傷及性器官,但女單車手只能坐在重要部位上面」;個別公司如Selle Italia和ISM推出不同形狀的座墊來提升舒適度,但是當單車手身體向前傾來加速時,下體還是承受着全身重量。
另一方面,丹斯認為,女單車手還經常不被認真看待,例如德國交通部呼籲市民騎單車時戴頭盔的廣告,就寧願用穿着內衣的模特兒,也不選擇專業的女單車手;世界著名的環法單車賽(Tour de France)只讓男性參賽,但沒有同等地位的女子賽事。這種態度導致有關女單車手的醫學文獻顯得不足,丹斯希望日後會有更多研究,有系統而科學地紀錄女單車手私處出現的問題,讓醫生可以參考。
(每日郵報/衛報)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