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春季的第二個節氣,天氣開始回暖,北方冰雪融化,降雨增多。但春寒尚未完全消退,此時又濕氣增加,萬物逐漸復甦。氣溫時冷時熱之際,人體易感受邪氣,又正值流感高峰期,更需要注意保健。
本文作者:博愛醫院黃子欣中醫師
舊疾患易復發,特別是慢性過敏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病、皮膚病及風濕性疾病等,病情有機會發生變化或加重。脾主運化,更為後天之本,所以此時應重視脾胃健康,並適當化濕健脾,以免寒濕積聚導致身體不適。
一、護脾健脾,防止濕氣滯留
雨水氣候濕潤,脾胃較易受濕氣影響而運化功能受阻,進而引發食欲不振、腹脹、乏力、關節疼痛等症狀。因此可適量食用健脾祛濕的食物,如薏苡仁、紅豆、山藥、蓮子等。「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春天肝氣當令,酸味入肝,過食酸味的時候會使肝氣過盛,橫逆損傷脾胃。故應減少食酸味,可選擇甘味之品,如南瓜、桂圓、杞子、紅棗等。
二、適度保暖,預防寒氣侵襲
天氣雖逐漸回暖,但氣溫變化不穩定,仍乍暖還寒,需注意防寒保暖。大家的厚衣服不能驟減,尤其是手腳和腰腹部位,應採取下厚上薄的方式穿著,方便隨時添減衣物,以防著涼而感冒。
三、保持適量運動,增強體質
春天適合進行緩和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排出體內濕氣。運動也能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幫助身體適應氣候變化。運動時間可選在氣溫較和暖的白天進行,避免在過於寒冷或潮濕的環境中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受寒。
四、夜臥早起,養成良好作息
春季應順應自然的規律,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身體沐浴春日陽光下,讓人精神充沛、以養護陽氣。而身體得到良好的休息時,脾胃健運得當,體內濕氣自然而除。
五、情緒調節,保持心情愉快
雨水時節天氣變化頻繁,陰雨天朦朦則影響心情,繼而容易抑鬱、焦慮,使肝氣鬱結,故適時調節情緒,保持心情愉快。可多進行冥想、戶外活動,與朋友交流,讓身心都感到放鬆,以舒緩壓力。
兩大雨水適用保健食療
以下是適合雨水節氣的保健食療,能幫助養護脾胃、提升免疫力,增強體質。
一、 薏仁紅豆湯 (一人份)
薏苡仁和紅豆皆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薏苡仁能利水消腫、除痹、清熱,紅豆則補血利尿。兩者並用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濕氣,減輕水腫。
材料:薏仁30克、紅豆3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薏仁和紅豆提前浸泡2小時,加水煮沸後小火煮1小時,變綿後加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
二、山藥南瓜蓮子粥(二人份)
山藥健脾胃、益腎氣,南瓜補中益氣,蓮子補脾養胃,三者搭配有助於養護脾胃、增強消化能力。此粥特別適合體質虛弱或脾胃功能較差的人。
材料:新鮮山藥60克、南瓜60克、蓮子20克、糙米50克、紅棗3粒。
做法:山藥、南瓜去皮切塊,連同泡好的蓮子、糙米、紅棗加2升水,小火煮成粥,煮至米爛湯稠即可。


雨水節氣正值冬春交替,人體容易受到寒濕侵襲,應注意脾胃的保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希望各位通過合理飲食、適度運動、良好作息習慣,以及情緒調整,可助身體順利度過早春,保持健康活力,在春季旺盛生機裏,打下良好基礎。如有任何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