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大便不宜超過1時間?改善排便習慣 醫生籲勿帶2物入廁所!

撰文:浩賢2025-02-05 13:00更新:2025-02-07 03:25

大便是生理上重要的一環,每一個人都希望如廁的時間是輕鬆又愉快的。不過,若患有便秘問題,就要留意一下上廁所的時間,否則隨時危害腸道健康!有醫生就警告,大便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否則可能引發肛門撕裂等5大恐怖後果;同時,也要避免帶兩個物件入廁所,以減低風險。

(圖片來源:截圖自《醫師好辣》)
(圖片來源:截圖自《醫師好辣》)

早前,台灣大腸直腸科醫生吳蒨在當地健康節目《醫師好辣》指出,導致如廁時間變長的原因有很多,有些男士可能在生兒育女後,會視廁所為唯一的淨土,導致排便時間因而增加;部分人可能大便較乾或硬,需要較長時間排便;亦有人可能只是坐在馬桶上,什麼都不做,也不出力排便。

大便時間過長會引發甚麼問題?

吳醫生提醒,一般情況下,大便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若如廁時間過長,有機會為健康帶來5大影響:

  • 1. 痔瘡症狀惡化

如果患者本身已有痔瘡,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即使不出力仍有可能導致瘡惡化。因為馬桶的中空設計,會令血液隨重力往低處流,流向肛門痔瘡患處淤積,導致病情加重。

  • 2. 疝氣

若排便時需要長時間用力,會令腹壓增加,肚內的器官也會被壓往低壓的地方,容易導致裂孔疝氣、腹股溝疝氣等情況出現。

  • 3. 肛裂

如果糞便太硬,需要長時間用力擠,可能令肛門突然疼痛,出現肛裂問題。「肛裂」即代表肛門附近黏膜組織出現破口,導致排便疼痛。

  • 4. 肛門膿瘍

若因長時間排便而引發肛裂,有機會惡化成肛門膿瘍。肛門膿瘍是指在肛門或直腸附近,感染後形成一個有膿的腔洞。肛門膿瘍患者有機會接受抗生素治療,甚至需接受引流手術。

  • 5. 肛門瘻管

肛門瘻管其實由肛門膿瘍引起,與肛裂惡化、長時間排便有關。當肛門膿瘍破裂,膿液流出,膿瘍消腫後,遺留在肛門與肛門周邊皮膚之間、相連的不正常管道就是「肛門瘻管」。

去廁所不宜帶2物件

吳蒨醫生指出,要減少上廁所的時間其實很簡單,只要如廁時甚麼也不要帶,包括手機、書籍等,就能避免在廁所內打發時間,導致排便時間過長。

6妙招告別宿便(按圖看清👇👇👇)

6妙招告別宿便(01製圖)
6妙招告別宿便(01製圖)
6妙招告別宿便(01製圖)
6妙招告別宿便(01製圖)
6妙招告別宿便(01製圖)
6妙招告別宿便(01製圖)
6妙招告別宿便(01製圖)
+5

上廁後10分鐘仍未能排便該怎麼辦?

美國結直腸外科醫師 Lai Xue 曾指出,馬桶的橢圓形座墊使直腸處於比一般椅子更低的位置,這會加重了骨盆底的負擔,使肛門血流長時間集中在肛門,從而增加痔瘡和直腸脫垂(即部分腸道滑出原位)的風險。

Lai Xue 建議,如果坐在馬桶10分鐘仍無便意,就應離開馬桶。相反,走動一下反而有利於排便,因為運動可以刺激腸道肌肉產生排便。另外,亦要補充足夠的水分並食用高纖維食物,以維持排便規律並避免過份用力。

怎麼才算是便秘?何時需要求醫?

根據衛生署資料,便秘是一個常見的問題,通常指排便習慣改變,排便變得不頻繁(每週少於3次),糞便太硬或太小,或是很難排便。

至於何時需要求醫,衞生署提醒,大多數便秘問題都可以在家中自行處理,但若出現以下情況應諮詢醫生,包括:

  • - 便秘是近期才出現

  • - 情況嚴重和/或感到非常痛楚

  • - 便秘持續三週以上

  • - 大便有血

改善腸胃問題穴位(01健康)
改善腸胃問題穴位(01健康)
改善腸胃問題穴位(01健康)
改善腸胃問題穴位(01健康)
改善腸胃問題穴位(01健康)
改善腸胃問題穴位(01健康)
改善腸胃問題穴位(01健康)
+17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