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痛|低頭玩電話小心肩頸緊繃!現4症狀恐脊髓壓迫應立刻求醫

撰文:Heho健康2025-02-01 10:02更新:2025-02-01 10:02

還在低頭玩手機、刷平板嗎?當心肩頸緊繃、痠痛找上你!專家說,多數情況下,調整姿勢、伸展運動、熱敷按摩,甚至使用外用消炎止痛藥膏或貼布,都能有效緩解症狀。然而,當出現某些「危險症狀」時,應及時尋求醫師協助。

台灣31歲的張先生是一名鐵板燒師傅,由於工作需要長時間低頭備菜及製作餐點,加上下班後的休閒娛樂多為觀看網路影片和玩線上遊戲,因此,肩頸痠痛對他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

相關文章:肩頸痛|肩膊麻痛到手指或頸椎症候群 低頭族高危6招防惡化失禁👇👇👇

避免頸椎症候群惡化6大方法(01)
避免頸椎症候群惡化6大方法(01)
避免頸椎症候群惡化6大方法(01)
避免頸椎症候群惡化6大方法(01)
避免頸椎症候群惡化6大方法(01)
避免頸椎症候群惡化6大方法(01)
避免頸椎症候群惡化6大方法(01)
+1

隨著工作時間增加,他偶爾開始感受到上肢痠麻痛、全身緊繃,有時還會感覺到一陣電流自脖子竄至腳底。儘管如此,他並未在意,自行使用藥物及緩和運動控制。直到某天騎車上班途中遭追撞,送至台南醫院急診時,發現雙上肢又麻又刺、無法舉起。

低頭族當心「頸椎中央脊髓症候群」

緊急照會神經外科主任趙亮鈞後,診斷為「頸椎中央脊髓症候群」。張先生在接受「頸椎顯微神經減壓手術」及後續的復健治療後,神經功能恢復到受傷前狀況,成功保住了工作。

趙亮鈞提到,患者的頸椎核磁共振檢查顯示其頸椎第三、第四節椎間盤突出,而這次的外傷,使突出的椎間盤與脊髓相撞,導致脊髓損傷。椎間盤突出是一種退化性疾病,通常因不當使用導致椎間盤失去彈性而突出。

認識「頸椎中央脊髓症候群」

  • ◆ 成因:脊髓中央區域受損所引起。影響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尤其是上肢比下肢更嚴重。常見於頸部的創傷尤其是在車禍、墜落或碰撞等事故中。

  • ◆ 診斷:核磁共振檢查診斷,X光上不一定有骨折現象。

  • ◆ 治療:急性期類固醇注射控制急性神經損傷;若影像上有明顯壓迫且症狀治療後改善有限則手術減壓;嚴重運動功能受損者緊急手術減壓;後續復健治療。

一招改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按圖👇👇👇)

一招改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01製圖)
一招改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01製圖)
一招改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01製圖)
一招改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01製圖)
一招改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01製圖)
一招改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01製圖)
一招改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01製圖)
+1

相關文章:痛症|周身痛小心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醫親授1招緩解肌筋膜疼痛

椎間盤突出病程漸進、初期無症狀

椎間盤突出的病程是漸進的,患者初期往往無明顯症狀,進展至中後期,即便影像上出現頸椎空間狹窄,患者也可能只表現出上肢痠麻痛。然而,外傷造成的衝擊是瞬間的,脊髓在狹窄空間中受到強烈衝擊。

他解釋,猶如一台擁擠的公車緊急剎車般,柔軟的脊髓與硬實的椎間盤相撞後,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脊髓損傷。輕者,如張先生一般出現中央脊髓症候群;重者,甚至可能導致四肢癱瘓、神經性休克或呼吸衰竭。

椎間盤突出發生原因:

  • ◆ 隨著年齡增長,椎間盤的水分含量減少,導致其彈性下降。

  • ◆ 長期保持不良的坐姿或站姿可增加椎間盤的壓力。

  • ◆ 椎間盤纖維環強度變差,髓核從椎間盤的中央部分向椎管方向突出壓迫相鄰的神經根或脊髓。

頸椎神經壓迫,可分為「脊髓壓迫」和「神經根壓迫」。趙亮鈞表示,「我們可以把中樞神經系統想像成一棵樹,腦部是樹根,脊髓是樹幹,每節分出的神經則是樹枝。」

神經根壓迫類似樹枝受損,僅影響該樹枝的葉子,即是神經根分布範圍,出現上肢痠麻痛;而脊髓壓迫則如同樹幹被斧頭劈了一道裂痕,會導致大量樹枝上的樹葉枯萎,出現四肢無力、癱瘓。

相關文章:【腰痛】起床、刷牙姿勢一直都係錯?教你5個正確姿勢防腰痛👇👇👇

常見錯誤姿勢!(01製圖)
常見錯誤姿勢!(01製圖)
常見錯誤姿勢!(01製圖)
常見錯誤姿勢!(01製圖)
常見錯誤姿勢!(01製圖)
常見錯誤姿勢!(01製圖)
常見錯誤姿勢!(01製圖)
+5

脊髓病變常見症狀

  • ◆ 疼痛:頸部、肩部及上肢的放射性疼痛

  • ◆ 反射異常:減少或增強的腱反射

  • ◆ 感覺異常:手腳麻木、刺痛或感覺減弱

  • ◆ 運動功能障礙:四肢肌無力或運動協調不良

  • ◆ 平衡問題:難以保持平衡或協調性差。

  • ◆ 膀胱或腸道功能障礙:尿失禁或排便困難等症狀

神經根病變常見症狀

  • ◆ 局部疼痛:受影響神經根分布區域的放射性疼痛

  • ◆ 感覺喪失:受影響神經根分布區域麻木或感覺異常

  • ◆ 肌肉無力:受影響神經根分布區域的特定肌群無力

出現4症狀恐是脊髓壓迫

趙亮鈞指出,臨床上若同時出現上下肢痠麻痛無力、步態不穩、軀幹麻木或大小便功能異常等症狀,皆有可能是脊髓壓迫,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進一步鑑別診斷及治療。

大多數頸椎疾病在專業醫師的手術下成功率高,且風險遠低於不治療的情況。而患者使用之「頸椎顯微神經減壓手術」行之有年,手術傷口小且位於頸部前側面,對肩頸部之豎脊肌群影響小,術後疼痛感輕微,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

相關文章:運動|缺乏運動容易引發6大健康危害 高血壓糖尿病癌症找上門👇👇👇

運動不足對身體的6大危害(01製圖)
運動不足對身體的6大危害(01製圖)
運動不足對身體的6大危害(01製圖)
運動不足對身體的6大危害(01製圖)
運動不足對身體的6大危害(01製圖)
運動不足對身體的6大危害(01製圖)
運動不足對身體的6大危害(01製圖)
+8

趙亮鈞說明,術中有顯微鏡的輔助,神經減壓在寬不到1公分的空間中執行,減少神經暴露而損傷的風險,並能實現雙側完全減壓,降低復發機率。

部分患者擔心傳統支架融合取代椎間盤會影響頸部活動度造成日後的不適,趙亮鈞指出,現今頸椎人工椎間盤已發展至第三代,其活動度接近原生椎間盤,能有效保留頸椎活動度,並減少鄰近椎間盤退化加速的風險,病患等於是換了功能一樣但更耐用的椎間盤。

他提醒,若有相關問題,民眾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進行全面檢查,以釐清頸椎壓迫的型態及風險。忽視這些問題,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脊髓損傷,造成長期的神經傷害,非後續緊急手術或復健能夠彌補。

  •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