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疫情出生嬰兒過敏症病發率增46% 過度清潔損免疫力

撰文:賴卓盈2025-02-02 16:00更新:2025-02-02 16:00

新冠疫情爆發後,不少港人比以前更注重清潔消毒。不過中文大學醫學院有研究發現,過度清潔有機會增加嬰兒患上濕疹的風險。該研究指出,於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缺少建構免疫功能的天然抗菌肽基因,過敏症病發率高達49.2%,比疫情前出生的嬰兒高46%。專家認為,該情況與疫情期間的過度清潔有關,呼籲家長審視日常消毒習慣,不要矯枉過正。

文大學醫學院有研究發現,過度清潔有機會增加嬰兒患上濕疹的風險。(中大醫學院提供)
文大學醫學院有研究發現,過度清潔有機會增加嬰兒患上濕疹的風險。(中大醫學院提供)

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團隊今(22日)表示,不少研究都指出腸道微生態失衡跟多種皮膚病有關。而嬰幼兒時期的身處環境,將影響腸道微生態的形成。為了解疫情期間的環境衛生措施如何影響嬰兒腸道和皮膚健康,中大醫學院比較疫情前和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的濕疹病發率。

結果發現,在155名疫情前出生的嬰兒中,有超過50人在2歲以内有過敏症,發病率達33.5%;至於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997人中有約490人在2歲以内有過敏症,發病率達49.2%,比疫情前增加46%。

研究指出,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過敏症發病率達49.2%,比疫情前出生的嬰兒高46%。(中大醫學院提供)
研究指出,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過敏症發病率達49.2%,比疫情前出生的嬰兒高46%。(中大醫學院提供)

疫情出生嬰兒缺少抗菌肽基因 籲審視日常消毒習慣

此外,研究亦對比了兩類嬰兒的糞便樣本,發現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腸道菌群多樣性較低,而且明顯缺少建構免疫功能的天然抗菌肽基因。

中大醫學院認為,這個情況或與疫情期間市民減少出行、佩戴口罩、使用酒精消毒液和加強環境消毒有關。醫學院指,清潔的環境雖然能減少嬰兒感染惡菌的機會,但也會減少細菌促進免疫系統發展的功能,增加患過敏症的風險,呼籲家長審視日常的消毒習慣,不要矯枉過正,應讓孩子多接觸不同環境。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