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大便時間變長?台男常血便誤認為痔瘡 醫揭異狀揪出直腸癌

撰文:健康2.02025-01-19 10:02更新:2025-01-19 10:02

痔瘡排便出血很常見,但要小心血便也可能是大腸癌警訊!台灣一名男子長期有痔瘡問題,每次上完廁所痔瘡疼痛腫起,而且馬桶裏都是血,由於情況愈來愈嚴重,男子就醫想處理痔瘡,但被醫師提醒做大腸鏡檢查,一照竟發現直腸癌。

看到醫生就緊張!痔瘡出血拖着不處理

69歲賴姓男子長期有痔瘡問題,排便時擠壓痔瘡,出血並且疼痛,但他「想到要看醫生就緊張」,因此一直遲未就醫。直到最近愈來愈嚴重,實在受不了,才前往醫院求診。沒想到大腸鏡檢查發現他不只有痔瘡問題,還發現腫瘤,切片確診直腸癌。

相關文章:大腸直腸癌|久坐肥胖4項危險因子要注意!建議BMI要維持在27以下👇👇👇

直腸癌的4種危險因子(01製圖)
直腸癌的4種危險因子(01製圖)
直腸癌的4種危險因子(01製圖)
直腸癌的4種危險因子(01製圖)
直腸癌的4種危險因子(01製圖)
直腸癌的4種危險因子(01製圖)
直腸癌的4種危險因子(01製圖)
+8

台灣長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愷晟醫師表示,在門診請患者脱下褲子視診,就可見紅得發紫的痔瘡露出肛門口;問診時,賴男提到他每天上廁所需要30分鐘,醫師立即感覺有異,於是建議患者做大腸鏡檢查。賴男起初還很不解,認為自己只想盡快處理痔瘡,為什麼醫師要他先做大腸鏡?

4警訊小心大腸癌!血便超過2周不單純

王愷晟說明,一般正常的痔瘡發作,即使出現血便情況,通常會在2周內改善,倘若出現出血持續超過2周、排便習慣改變(例如突然發生慢性腹瀉或便秘)、排便總覺得排不乾淨、長時間蹲坐馬桶等情況,就必須提高警覺。

經過醫師耐心解釋,賴男才同意接受大腸鏡檢查,且出乎患者意料的是,他除了了痔瘡問題,在距離肛門約10至15公分的直腸處,還有一顆明顯的腫瘤,經切片確診為直腸癌。

王愷晟表示,檢查結果證實,賴男經常「排便排不乾淨」、一直「想用力排乾淨」的感覺是源自於腫瘤,而患者也因為長時間用力上大號,造成痔瘡愈來愈嚴重。

相關文章:【大腸癌】痔瘡大便滴血、大腸癌血便混和!與痔瘡4大分別咪搞錯👇👇👇

分辨痔瘡與大腸癌的方法 (01製圖)
分辨痔瘡與大腸癌的方法 (01製圖)
分辨痔瘡與大腸癌的方法 (01製圖)
分辨痔瘡與大腸癌的方法 (01製圖)
分辨痔瘡與大腸癌的方法 (01製圖)
分辨痔瘡與大腸癌的方法 (01製圖)
分辨痔瘡與大腸癌的方法 (01製圖)
+10

針對賴男的狀況,醫師擬定了新的治療計劃:先開刀處理直腸癌,再做痔瘡手術。目前患者已順利完成2項手術,正接受化療追蹤,他說,幸好聽了醫師的建議,否則後果難以想像。

王愷晟表示,有不少民眾聽到照大腸鏡就害怕,而拖延就醫檢查,其實現在有「無痛大腸鏡」,睡一覺就能完成檢查,還能同時切除問題瘜肉、送驗等,非常方便。此外,台灣衛福部從2025年起大腸癌擴大篩檢,提供45至49歲民眾及40至44歲具家族史者每2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呼籲台灣民眾多加利用。

相關文章:大腸直腸癌|大便變細總覺得解不乾淨?7種常見徵兆及早察覺病灶👇👇👇

大腸直腸癌的常見癥兆(01製圖)
大腸直腸癌的常見癥兆(01製圖)
大腸直腸癌的常見癥兆(01製圖)
大腸直腸癌的常見癥兆(01製圖)
大腸直腸癌的常見癥兆(01製圖)
大腸直腸癌的常見癥兆(01製圖)
大腸直腸癌的常見癥兆(01製圖)
+12
  •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