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你或你身邊的人有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簡稱:ADHD)嗎?根據港大醫學院在2018年的⼀項研究,本港有ADHD的人數估算多達21萬,兒童和青少年(5至19歲)佔5萬人,即是每35人當中就有一位人士為ADHD的「活躍腦朋友」。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與香港大學心理學系研究團隊攜手合作,自2019年推行「賽馬會喜躍悦動計劃」,為主流小學及中學的ADHD學生提供有系統的認知行為治療技巧訓練和支援服務,團隊同時進行研究,就有關訓練方法的效用收集實證。
ADHD是一種影響專注力控制和自我調節的神經發展障礙,其主要特徵包括難以專注、過動和容易衝動等,這些特徵對於學習、工作及人際關係方面皆有一定影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專題網頁【青少年的精神健康】,10-14歲青少年和15-19歲青少年當中分別有2.9%和2.2%有ADHD。然而,社會大眾對ADHD的認識較為片面,就接受街訪的市民普遍認為有ADHD的人多為「坐唔定」、「思想不集中」、「無法專注」、「情緒大起大落」、「做事不經過思考」等等;有個別有ADHD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思路有別於一般人,甚至認為自己「難以溝通」。




劉倩怡(Psy):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跳脱」思維是創作靈感泉源
不一樣,並不代表比人差或比人弱。
有些ADHD人士擅長「擴散性思考」,具創造性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創作和創新方面,表現亦有較好表現。
香港年輕時裝設計師劉倩怡(Psy)就自身ADHD的情況創作,以「ADHD」為主題設計出一系列時裝並代表香港參與全球最大型的可持續時裝設計比賽,最後更成功打入十強並獲得獎項。
Psy 憶述年少時因為專注力不足,在學習上困難重重,一度因為未能背誦課文而遭罰抄逾廿多次。同時因難以專注,曾被指「課堂表現不佳」而需屢次見家長,因在課堂上表現得好動,最嚴重的一年更被記下12個缺點,後來經老師及社工轉介而接受醫生的評估,最終獲診斷為ADHD。她坦言同時受到老師、社工及家人關心和幫助,共同攜手陪伴及面對,因旁人的理解和幫助使她的情況有顯著的改善。
深愛藝術的Psy 得知自己有ADHD後,選擇的不是悲觀面對,而是「接受」、並與ADHD 「共存」,學習「欣賞自己的不一樣」。她想到,既然學科的成績一般,倒不如專注投入自己感興趣的事情。Psy 認為 ADHD人士的腦袋擅長「擴散性思考」,讓她在藝術創作上有過人的表現——靈感比一般人更「跳脱」。她笑言「每逢深夜時分,腦袋總會浮現天馬行空的想法。很多時,一覺瞓醒就有靈感出現」,而這些意念, 更不時成為她的設計靈感之一。
「思想不集中」、「坐唔定」等ADHD的特質,Psy更視為個人優點,成為多元創作的踏腳石。Psy 坦言,與其設法令自己不受ADHD的影響,倒不如學會接受它的存在,「當你接受最不完美的自己,面前的路反而會變得更正面。」



沈嘉敏教授:從小開始接受技巧訓練 可減低ADHD的影響
「賽馬會喜躍悦動計劃」 項目總監沈嘉敏教授指出,ADHD可分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以及兼具上述兩種特徵三大型別。近年愈來愈多學者提倡用「神經多元發展」(Neurodiversity)的框架去理解ADHD,而不是視為一種疾病或缺陷,強調只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ADHD人士與其他人一樣有强項和弱項。
「難以集中專注力」、「衝動」、「活動量過高」等ADHD特質,不僅會影響ADHD孩子日常待人接物的行為,還會影響他們學習。「賽馬會喜躍悦動計劃」採用以「認知行為治療」為主軸的訓練活動,幫助有ADHD的學生改善專注力運用和抑制衝動行為。沈教授強調,ADHD學生應盡早接受技巧訓練,「愈早介入愈好」,透過訓練和認知行為治療等多方面的配合,讓小朋友學習方法幫助自己同時,家長及老師亦同樣掌握相關的訓練方法,自然可以讓孩子於學校及家中接受統一指導模式,有助加強訓練的效果。

沈教授指出,計劃所提供的訓練均有理論基礎。當ADHD小朋友創建了「專注力運用」和「抑制衝動」兩個基礎,自然能循序漸進改善學習的執行功能,例如制定計劃及組織事情,並掌握自我檢視的方法 ,管理情緒和與人協商等技巧,從而更好地適應日常生活及學習上的需要。
「賽馬會喜躍悦動計劃」的團隊成員更設計出一系列的輔助學習工具,例如利用卡通角色講解腦科學,引導小朋友運用不同技巧的影像;教導他們使用抑制衝動的工具,以「停、想、做」作為口號,有紅黃綠交通燈和路標圖案作視覺提示,提醒ADHD學生每當有衝動的想法時,先停下來,想清楚後果,然後再行動,藉以減少衝動行為。
作為ADHD的家人或朋友,沈教授認為最重要的是「多鼓勵、多接納、多讚賞」,嘗試理解ADHD人士獨特的需要和困難,多發掘他們的長處,讓他們加以發揮。

賽馬會喜躍悦動計劃
「賽馬會喜躍悦動計劃」為本港最大規模,具本地資料實證的校本ADHD支援項目,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團隊與香港明愛、協康會、香港耀能協會、東華三院和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五間社會服務機構協作推行。
計劃的主軸是到學校為有ADHD的中、小學生提供認知行為治療小組訓練,亦會向家長、學校人員及社工分享支援ADHD學生的知識和策略,藉以強化小組訓練的效果。
計劃在過去五年為本港382所學校的4000多名教師、1500 多名家長及3000多名有ADHD的中、小學生提供培訓。大部分學生接受訓練和支援後,專注力和抑制衝動的能力有所提升,並改善了自我覺察、在學習上的執行能力及社交和情緒技巧;九成半家長表示培訓有助減輕他們的親職壓力。
網站: www.jckak.org.hk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