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香港的頭號殺手,病情管理的方法日益多樣化。以肺癌為例,手術切除是最佳治療選擇,但對於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化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和標靶藥物治療等替代方案,同樣值得考慮。在選擇治療方案時,除了評估藥物的成效外,生活質素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患者在治療期間仍然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如常上班。因此,患者應與主診醫生討論,適時延長用藥間隔,以減少因頻繁覆診所帶來的不便。
決定肺癌患者是否適合手術切除,需要考慮多個因素,包括癌症期數、腫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是否有淋巴結轉移。¹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指出,若患者不適合手術,仍可透過非手術方案達到治癒的效果,例如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²其中,標靶藥的使用需要根據腫瘤是否具有特定基因突變,如EGFR、ALK或ROS1等。經過基因測試後,如發現有相關突變,便可安排相應的標靶藥物,以控制病情。¹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肺癌中的應用越來越成熟,從原本僅用於晚期患者,逐漸擴展至其他期數。吳醫生提到,患者需要先接受PD-L1表達檢測,分數範圍為0至100分。若分數達50分以上,免疫治療的效果通常較佳;而若低於50分,患者仍可選擇免疫治療並搭配化療,以提高治療成效。³
考量生活質素
除了考慮治療方案的效果外,醫患之間也重視生活質素,以減輕治療帶來的負擔。在便利性方面,大多數標靶藥物為口服藥物,患者可在家中服用。吳醫生表示:「患者在家自行服藥,類似控制糖尿病或高血壓,完成療程後再覆診,對生活質素較有利。」不過,患者在治療期間仍需留意副作用,如腹瀉或噁心等。如有不適,應及時與主診醫生討論,調整用藥劑量。¹
其他治療方式如放射治療、化療及免疫治療則需在診所或醫院進行。吳醫生指出,放射治療一般需持續五至七星期,每週接受至少五次治療。化療和免疫治療需要靜脈注射,化療一般為三星期一次,可能出現疲倦、噁心和嘔吐等情況。¹'²
醫患保持良好溝通 彈性調整免疫治療用藥間距
免疫治療的用藥間隔通常為兩至六星期,¹吳醫生指出,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個人狀況,可以彈性選擇用藥周期,減少患者頻繁到診所或醫院的需求,從而改善生活質素。近年有研究顯示,延長免疫治療的用藥間隔不會影響治療效果,⁴⁻⁶且相較於化療,免疫治療的副作用也較輕微,適合工作繁忙的年輕患者。如果患者需要配合化療,通常化療的療程較短,四至六次即可,但免疫治療的時間較長,因此患者應與主診醫生討論適量延長用藥間隔,以減少生活的不便。
一名68歲的男士最近被診斷為第三期肺癌,由於腫瘤範圍較大,無法通過手術達到根治效果。他接受了PD-L1表達檢測,結果顯示分數為90分。主診醫生建議他在接受同步放化療後,再加入免疫治療作為鞏固措施,以預防復發。然而,由於該男士的工作需要頻繁往返內地,經過與主診醫生的討論,決定將免疫治療的用藥間隔定為四星期一次,比起傳統的兩星期一次,覆診次數減少一倍,使他能夠更好地規劃出差時間,減少對生活的影響。
吳劍邦醫生強調,肺癌治療方法越來越多元化,患者一旦確診後,毋需過度擔憂,即使在治療期間,亦可以維持生活質素。吳醫生建議,患者應與主診醫生積極探討治療方案,根據個人的生活習慣、條件、病情、藥物效果及副作用等因素,制定更個人化的治療計劃。
以上資訊由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提供。
參考資料:
1. ACS. 2024. Treating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vailable at https://www.cancer.org/content/dam/CRC/PDF/Public/8706.00.pdf (Accessed on 13 Sep 2024).
2. NCCN Treatment Guideline. NSCLC. Version 9.2024.
3. ALA. 2024. PD-L1, PD1, TMB and Lung Cancer. Available at https://www.lung.org/lung-health-diseases/lung-disease-lookup/lung-cancer/symptoms-diagnosis/biomarker-testing/pdl1-pd1-tmb (Accessed on 13 Sep 2024).
4. Denault M, et al. JTO Clin Res Rep. 2022;3:100316.
HK-10859 3/10/2024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