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塗」上—三陰性乳癌教育系列 客觀解讀資訊抗三陰性乳癌

撰文:王玥晨2024-08-12 00:00更新:2024-08-12 00:00
  • 三陰性乳癌佔乳癌總數約10-15%,因患者通常較為年輕,癌細胞生長速度較快,容易令患者產生恐懼與憂慮。對此,乳癌康復者及醫生相信,患者如能獲取正確資訊,並與醫生一起討論,以對病情作出合理分析,便能建立勇氣及信心踏上治療及康復路。

(右起) 妍康會副主席蘇綺環、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醫生及香港插畫師李美欣,共同繪畫為三陰性乳癌患者打氣。
(右起) 妍康會副主席蘇綺環、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醫生及香港插畫師李美欣,共同繪畫為三陰性乳癌患者打氣。

對女性來說,患上乳癌是人生的莫大挑戰——對疾病的不認識、對治療的不了解、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等等。乳癌患者面對各類的未知,難免感到不知所措,有時甚至產生逃避心態,陷入愁苦之中。

認識乳癌逐漸增加勇氣

妍康會副主席蘇綺環回想多年前得悉乳房長有惡性腫瘤時,當刻的感覺也是「晴天霹靂」,難以接受自己患癌的事實。不過,她當年沒有讓自己待在驚慌的狀態太久,她立刻走到圖書館查找乳癌資訊。隨著對乳癌的認識增加,蘇綺環不僅把當初對乳癌不明白的地方弄清楚,還學會正視乳癌的勇氣,逐漸接受自己是一位乳癌病人,並認清積極接受治療是她當刻應該做的事情,協助她跨越治療及康復路上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妍康會副主席蘇綺環以畫為喻,相信還原基本,從認識乳癌開始,便逐漸擁有面對乳癌的勇氣,發現抗癌路上處處生機。
妍康會副主席蘇綺環以畫為喻,相信還原基本,從認識乳癌開始,便逐漸擁有面對乳癌的勇氣,發現抗癌路上處處生機。

恐懼源於未知,故此增加對乳癌的認識,有助建立正確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及處理患上乳癌所帶來的各種挑戰。在這互聯網發達的年代,不少癌症患者及她們的親朋好友也上網搜尋資訊,但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醫生卻發現不少患者不曉得如何消化泛濫的資料,難以根據個人狀況作出分析,結果這些資料不僅無助患者克服對疾病的恐懼,還徒添無謂擔憂。

片面了解嚇倒三陰性乳癌患者

黃麗珊醫生以三陰性乳癌為例,不少三陰性乳癌患者被網上資訊嚇倒,對病情存有不合理的悲觀印象,甚至有一期(即早期)患者對治療已抱「未打先輸」的心態。黃麗珊醫生表示:「我會向患者表示,根據醫學文獻三陰性乳癌一般生長速度較快,癌細胞也較容易從乳房擴散至身體其他組織,卻同時強調這只是概況而已,並不能代表患者的病情必定朝這個方向發展,還需要客觀並全面評估個別患者的狀況,這樣得出來的推算才叫合理。」曾有一名六十多歲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在病情後期出現腦擴散的情況,但在配合不同治療下,她整整存活了十年之久,說明即使同一類乳癌,但每名患者病情展也有所差異,不能一概而論。

既然全面及正確解讀資訊對對抗乳癌如此重要,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早前舉辦了三陰性乳癌工作坊,邀請黃麗珊醫生向一眾乳癌病友組織代表,深入淺出地講解三陰性乳癌的最新資訊,藉此讓乳癌病友組織代表為三陰性乳癌病友提供更好的支援;與此同時,乳癌病友組織代表也透過畫作為三陰性乳癌患者打氣。是次活動獲得生物製藥公司吉利德科學支持,也得到Messy Desk創作總監、香港插畫師李美欣(Jane)擔任工作坊的導師。她筆下的作品都是色彩繽紛及充滿歡樂的,她希望藉此為世界帶來正能量,讓生活遇上低潮的病人,包括三陰性乳癌患者,能被畫作感染,重拾勇氣去面對挑戰。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醫生在三陰性乳癌工作坊上,向一眾乳癌病友組織代表講解三陰性乳癌的最新資訊。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醫生在三陰性乳癌工作坊上,向一眾乳癌病友組織代表講解三陰性乳癌的最新資訊。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